嘉賓在美術館前合影。嘉賓為美術館十周年剪彩。章志遠向來賓介紹藏品。當天不少游客前來觀摩。
  中國江蘇網4月22日訊(通訊員呂西翰記者趙筱青)昨天,章志遠美術館建館十周年活動在江西廬山舉行。章志遠是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籍山水畫家。2004年,他在廬山建立了個人美術館。在十周年活動中,章志遠向記者回顧了他的從藝歷程。
  刻苦鑽研,自學成才
  初中時的章志遠就以美術見長,畢業後原本有望保送去中央美院附中深造,但因出身問題失去良機。輟學後從北方來到南京定居,他思忖自己身體並不如何強壯,唯有美術一項是專長,遂下決心苦練繪畫技巧。
  缺少拜師學藝的機會,章志遠學畫全憑自學。他以街坊親戚為模特畫素描,可以在5分鐘內將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在街坊中引起了轟動。參加工作後,常有外單位的人慕名而來,將他借去畫偉人肖像,這給章志遠提供了一個練習油畫技巧的機會。
  上世紀60年代末,章志遠被下放至興化周莊農村,一待十年。苦中作樂,他畫畫更勤。幹完一天的農活,晚飯後他就坐在簡陋的木桌旁,藉著昏暗的燈光作畫。此時畫什麼已不重要,“只要還能畫畫,就能感到無比的興奮與滿足。”為了擺脫蚊蟲的干擾,他畫畫時將雙腿浸在盛滿水的木桶中,如此一坐到黎明。
  農村十年,嶄露頭角
  下農村不久,章志遠的名字已傳遍十里八鄉,人稱其為“神筆馬良”。農村沒有照相機,人們就找章志遠畫像替代相片。
  逢上紅白喜事,找章志遠畫像的人就更多了。一次鎮糧管所所長去世,所長家人便找到他畫遺像。章志遠沒有見過所長真容,畫像無所憑藉,就拿出一張大紙釘在門板上,讓來人描述所長的相貌,他就按照描述作畫。不多時畫成,來人驚呼“真像”。
  上世紀70年代,揚州市的一家外貿服裝廠接到一個單子,要做一批**和服用的腰帶出口創匯。但是廠里的設計人員設計的紋樣日方不喜歡。一籌莫展之時,廠長想到了章志遠。那時的章志遠因常常在報紙上刊登插圖漫畫而小有名氣。章志遠來到後,直接在一兩米長的腰帶布料上作畫,畫出了十分美麗的粉色櫻花等圖案。眾人一致叫好,隨即讓織工照著紋樣用金銀絲織。日方見到樣品後,立馬拍板,大量訂貨。一條腰帶竟賣至上萬元人民幣,在當時可謂天價。
  中西結合,廣獲贊譽
  “文革”結束後,章志遠一家終於回到南京。安定下來的章志遠,開始將中西方文化賦予繪畫美學上的理論成就與中國山水畫創作相結合,“融合南北,兼取中西”,使山水畫有了更加鮮明的畫風和豐富的色彩。在中國畫作品中,章志遠尤其擅長山水畫。
  如何借鑒西畫營養,對中國畫家而言,是觀念的更新,更是膽魄才情的考驗。從歷史看,士大夫以水墨為雅,重彩被視為“媚俗”。而章志遠打破了門派偏見,借鑒西化用色和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等大師的法乳,大膽運用各種色彩和水墨溶合,來表現造化。有人評論章志遠的畫,“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幅幅都是人間仙境。觀其畫,若身臨其境,心曠神怡,得意外之妙也。”他的國畫《追日》、《把春天留給廊橋》等作品先後在世界各地展覽,並獲得中外多個重量級大獎。
  2004年4月18日,由當地政府和章志遠個人共同出資興建的章志遠美術館在廬山石門澗風景區落成,成為廬山為國內知名畫家設立的第一個個人美術館。該美術館占地1.2萬餘平方米,除長期展出章志遠近年來創作的100幅中國畫精品外,還陳列了章志遠親手繪畫、在景德鎮燒制的100件陶瓷藝術品。  (原標題:山水畫家章志遠個人美術館建館十周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yq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